各市(州)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構建完善我省中試研發體系,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生態環境廳和應急管理廳研究制定了《中試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及中試人才激勵機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現印發給你們。
請各市(州)根據《中試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及中試人才激勵機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本地中試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及中試人才激勵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并于6月26日前報科技廳備案后組織實施。
鼓勵各市(州)聚焦本地優勢特色產業,積極探索中試項目環評安評審批流程優化及中試人才激勵措施,及時總結推廣成功做法和改革經驗。同時,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發現的困難和問題及成功經驗做法等,請各市(州)及時報告,以便進一步研究完善改革舉措,著力將改革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
?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2025年5月19日?????
????
?
中試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及中試人才激勵機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
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指出,“加快中試研發體系建設,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工程化轉化平臺”。為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構建完善我省中試研發體系,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針對目前中試項目環評安評審批周期過長、審批標準過嚴,高素質中試人才較缺乏等問題,研究制定本實施方案,聚焦優勢特色產業,著力探索中試項目環評安評審批流程優化及中試人才激勵措施。到2026年,我省中試項目環評安評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審批效率明顯提高;中試專業技術人員職業吸引力進一步提升,高素質中試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出臺一批中試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及中試人才激勵的政策措施。
一、豁免部分中試項目環評辦理
(一)針對不產生廢氣、廢水、危險廢物的中試項目,不納入環評管理。
(二)在已履行生態環境相關手續的合規園區內,生產設施和污染防治設施不變,僅原輔料和產品發生變化的生物藥品制造研發中試建設項目,經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部門組織確認污染物排放種類和排放量未超過原環評的,無需重新辦理環評。
二、優化中試項目環評辦理
(一)在已履行生態環境相關手續的合規園區內,中試項目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單項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噸,氨氮小于0.01噸的,項目環評審批中建設單位免于提交主要污染物總量來源說明,由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統籌總量指標替代來源,并納入臺賬管理。
(二)對新能源研發、生物藥品制品制造研發等環境影響風險小的中試項目,探索實行環評承諾備案制,即:建設單位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作出環保書面承諾,并報送備案材料;同時,主管部門強化建設單位環保主體責任,加強事中監督檢查及事后評估評價。
三、簡化中試項目環評辦理
(一)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結論及審查意見被采納的,規劃期內其入園中試基地及中試項目環評實施簡化管理。簡化政策規劃符合性分析、選址的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論證;規劃環評監測數據符合時效性要求的,簡化區域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評價;項目依托的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處置、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已按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要求建設并運行的,簡化相關評價內容。
(二)市(州)級生態環境部門為規劃中試基地項目預留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對于入駐基地的新中試項目,在環評審批中豁免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確認。市(州)級生態環境部門及時將環評確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納入總量控制臺賬。
(三)位于同一產業園區或中試基地內集中布局的中試項目,支持產業園區、中試基地建設或運營單位共同編制一份環評文件,在明確相應建設單位責任基礎上實施“打捆”審批。同一建設單位的多個中試項目可編制一份環評文件,由具有審批權限的生態環境部門同時審批。
四、探索中試項目安評備查制
礦山、金屬冶煉建設項目和用于生產、儲存、裝卸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價。對于實行審批、核準制的中試項目,按照有關規定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編制安全評價報告或安全綜合分析報告備查。
五、創新中試人才激勵機制
(一)暢通中試研發平臺各類技術人才職稱晉升通道,支持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技能人員按人事隸屬關系屬地參評研究、工程等系列職稱或申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對于全面實行崗位結構管理的單位,在崗位結構比例范圍內優先推薦中試專業技術人員參評各級各類職稱。
(二)企業成果發明人團隊利用中試研發平臺開展放大、熟化等工作,可申請不超過中試總費用20%的科技創新券補助。
(三)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員按規定到中試研發平臺兼職取酬,工作業績一并作為原單位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的依據。
堅持規劃引領,研究制定全省改革實施方案,指導各市(州)因地制宜編制本地改革實施方案。強化合力推進,科技廳會同經濟和信息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廳等省直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省、市(州)上下聯動抓落地落實。加強總結推廣,尊重基層一線首創精神,認真剖析典型案例,及時總結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推而廣之,加快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及轉化落地進程,充分發揮前伸孵化功能,為體系化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鏈接>>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