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在线成人,久久久亚洲色情,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

登錄/注冊后您將獲得:
政策推送
個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業查詢
快速查詢企業
數據導出
支持政策信息數據導出
400-086-8855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資訊 > 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指引清單

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指引清單

發布時間:2025年07月07日 16:32:03 發布部門:新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收藏

2025年4月23日,江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指引清單》,指導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升總體安全水平。

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指引清單

本清單所指小微企業,是指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的通知》規定所指企業;所指社會組織,是指經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結合實際情況,依法履行以下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一、建立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1.明確第一責任人及其他負責人責任。企業和社會組織主要負責人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本企業、本社會組織安全生產工作,應依法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七項職責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其他負責人按照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2.明確全員安全責任。明確主要負責人、其他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生產車間(區隊)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生產班組負責人、一線從業人員等全體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編制全員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嚴格監督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從業人員職務調整、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據。

3.推行相鄰單位聯防聯控機制。堅持預防為主,由基層屬地宣傳發動、支持指導,相鄰單位協商共建,在人員密集場所先行試點聯防聯控機制。具體措施包括:安全風險聯合辨識、信息互通共享、定期聯合檢查互查及設立輪值安全監督員等,推行“發現問題立即勸阻→勸阻無效協同警示→拒不整改立即上報”的工作流程,實現信息共享、協同監督、聯動處置,著力構建安全生產“命運共同體”。

4.建立責任考核機制。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實施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保證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二、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5.規范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涵蓋《江西省安全生產條例》第十六條所規定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投入、危險作業管理、勞動防護用品使用和管理等制度內容。可制定包含上述內容的綜合性規章制度,以實現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全面規范。

6.編制安全操作規程。結合生產工藝、作業任務特點以及崗位作業安全風險等情況編制本單位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應覆蓋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明確安全操作、作業環境、作業防護、禁止事項、緊急情況現場處置措施等內容;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投入使用前,應組織制修訂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

7.懲處不落實責任行為。從業人員不落實崗位安全責任,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操作規程的,依照有關內部規章制度,采取批評教育、重新教育培訓或者降職降薪、撤職、調離崗位等懲處措施,嚴重的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三、保證安全生產資金投入

8.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確保本單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用于完善和改進安全生產條件,主要用于安全設施建設、安全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設備、隱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訓等方面。

四、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9.制定并實施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持續提升從業人員素質,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新上崗的從業人員必須進行崗前安全培訓,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10.明確培訓方式。對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具備安全培訓條件的,應以自主培訓為主,也可委托具備安全培訓條件的機構進行安全培訓。不具備安全培訓條件的,應委托具備安全培訓條件的機構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

11.針對性制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應包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操作規程、有關事故案例、應急處置知識與技能、職業衛生知識等。根據不同崗位的特點和風險,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培訓,如對涉及危險作業的人員進行危險作業安全培訓,對消防安全重點崗位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等。確保特種作業人員經過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后上崗作業。

12.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定期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和完善培訓計劃和內容,提高培訓質量。

13.教育督促從業人員遵守生產作業基本規則。杜絕“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做到“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人傷害、不讓他人受到傷害;做到“五個須知”:須知安全生產重點部位、須知安全責任體系、須知安全制度規程、須知風險隱患和防范措施、須知事故應急處置措施;克服“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僥幸、麻痹、偷懶、逞能、莽撞、心急、煩躁、賭氣、自滿和好奇。

五、落實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14.定期對本單位危險源、風險點和危險環節開展辨識。重點辨識生產經營設備設施、建筑物、作業活動、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質生產經營環境、從業人員的作業行為、災害等存在的安全風險。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按照有關標準規范進行分類梳理、評估。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識,并定期更新。

15.有效管控安全風險。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針對安全風險特點,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對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動態辨識評估風險,確保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受控范圍內。建立健全安全風險公告制度和“一圖一牌三清單”(“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風險告知牌和風險管控責任清單、措施清單、應急處置清單)。重點崗位作業人員須簽訂崗位風險辨識管控確認書。

16.組織事故隱患排查。應按規定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根據本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定期組織事故隱患排查,重點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情況、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存在危險(危害)因素的場所和區域的設施、設備、工具的安全運行狀況、危險作業的現場安全管理情況、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等進行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按照一般和重大進行分類管理。

17.開展事故隱患治理。對排查發現的一般事故隱患應確定治理措施并限時治理;對于排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應在向相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報告的同時,制定并實施嚴格的隱患治理方案,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完畢后,應及時驗收,并制作復查驗收報告,及時報送相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

18.建立事故隱患臺賬。對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應建立臺賬,記錄排查事故隱患的人員、時間、部位或者場所,事故隱患的具體情形、數量、性質和治理情況。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還應建立專門的信息檔案。

六、加強設備設施場所安全管理

19.落實“三同時”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應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20.確保安全生產條件。在組織各類活動前,全面評估活動的安全性,確保活動場所、設施設備等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若涉及特殊行業或領域,依法取得相應的許可、資質或備案,如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應按規定向公安機關申請安全許可。不得從事超出自身能力和資質范圍且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活動,嚴禁在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情況下強行開展業務或組織活動。

21.配備安全設施設備。保證安全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根據業務活動和辦公場所的實際需要,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安全設施設備,如消防器材、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安全防護欄等。對于特種設備(如電梯、鍋爐等),必須依法辦理使用登記,并確保在有效期內使用。

22.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做好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

23.確保生命暢通通道。生產經營場所和員工宿舍應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和疏散通道。禁止占用、鎖閉、封堵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員工宿舍的出口和疏散通道。

24.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生產經營單位應在危險源、危險區域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配備消防、通訊、照明等應急器材和設施,并根據承載負荷控制進入人員數量。

25.嚴格危險作業管理。進行爆破、吊裝、動火、臨時用電、有限空間作業等國家規定的危險作業,應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責任:

(1)制定作業方案和應急處置措施,按照本單位內部批準權限審批;

(2)進行現場安全風險辨識評估,開展必要的檢測、檢驗,向作業人員詳細說明作業內容、主要危險因素、作業安全要求和應急措施等內容;

(3)安排專門人員統一指揮和管理作業場所,確認現場作業條件、作業人員上崗資格和身體狀況等符合安全作業要求,監督作業人員遵守操作規程;

(4)配備與現場作業活動相適應的勞動防護用品,以及相應的安全警示標志、安全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裝備;

(5)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停止作業并撤出作業人員,不得盲目施救。

26.規范發包、出租安全行為。不得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生產經營項目、場所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生產經營單位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并如實記錄,發現安全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整改。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應包括雙方安全生產職責、各自管理的區域范圍,作業場所、作業人員、設備設施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應急救援責任等內容。

七、強化應急處置與事故管理

27.制定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救援設備。制定并及時修訂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每年組織演練不少于一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和更新,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

28.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對從業人員進行應急救援培訓,確保其掌握本崗位自救互救和應急處置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按照國家規定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指定兼職應急救援人員。

29.落實事故報告責任。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按有關規定向事故發生地的應急管理部門和相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事故情況。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直接向事故發生地有關部門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生產安全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30.落實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立即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救治有關人員,防止事故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受事故傷害的從業人員得到及時救治,及時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按照規定向事故傷亡人員支付賠償金。

31.落實事故管理要求。建立事故檔案和管理臺賬,將相關方在單位內部發生的事故納入本單位事故管理。開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積極配合政府開展事故調查,全面復盤發生事故,深入總結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

(責任編輯:robot)

原文鏈接:

THE END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